環境用藥製造、調配與作業管理

本科雖然頁數不多,但確獨立一科來考,所以題目會考很細,一定要弄懂個名詞解釋。

 

劑型:原體加工後的殺蟲劑,具有一定的形態、成分、規格。

製劑:根據配方將殺蟲劑原體添加不同佐劑加工而成一定劑型的各種藥劑。

 

環境用藥劑型特性(必考很多題,且複雜,記得依照我下面的分類來記憶)

  • 劑:把原體、填充料、佐劑混合並加以粉碎至一定細度的粉狀製劑。使用時不可加水稀釋,特別是在缺水或供水困難的地區使用。
  • 性粉劑:可溼,就是可以用水弄溼的粉劑;用水稀釋後噴霧使用的一種粉狀製劑。重要的是在分散相水中的懸浮率。
  • 性粉劑:水溶,就是水可以溶;在使用濃度下,有效成分能迅速分散而完全溶解於水中的一種劑型。水溶性粉劑,自然就不含有機溶劑,不會因溶劑而產生藥害和汙染環境。

粉劑:又分了可溼與水溶,一起背。

 

  • :有效成分溶解形成水溶液之外觀澄清或微混濁的液態製劑。跟粉劑不同在於液體跟固體
  • 油溶性液劑:油溶&液劑,所以可知道用油稀釋跟液狀製劑;液狀製劑,以有機溶劑或稀釋後使用,一般可用煤油或柴油。
  • 超低容量液劑:指直接供超低容量噴灑霧氣施用的均質液狀製劑。就是把極少量的有效成分之油質液劑分散成直徑25~70μm;超低容量液劑的關鍵技術,在於把藥劑霧化的品質,而藥液霧化的品質取決於噴頭的霧化性能和藥劑製劑的物理性質。
  • 超低容量液劑,以高沸點的油質溶劑作為藥劑載體,濃度一般25~50%,黏度一般不高。

溶液、油溶性、超低容量,一起背。

 

片劑:一致形狀和強度所形成的固體劑型。一片一片,代表了固定形狀。

片劑優點是劑量穩定、使用時勿須劑量,避免生產和使用時粉塵飛揚(做成一片一片的了),某些殺蟲劑蒸氣壓高,常溫下易揮發、氣化,就做成片劑。

劑:有特定粒徑大小,供直接使用的流動性固體顆粒製劑。

粒劑跟片劑,差別在於流動性固體顆粒(圓的居多),片劑可以圓的、平或凸面。一起背。

 

:使用前加水,使有效成分分散形成液體微滴乳狀液的液體製劑。

水包油:連續相為水,分散相為油,(水包油,水多才能包油,所以水是連續相)

油包水,就是連續相為油。

大多數是乳劑都是水包油,就是加水形成乳狀液。

水基乳劑:有效成分溶解於有機溶劑中,形成微滴分散於連續相水中,形成非均相乳狀液製劑。跟乳劑的差別在於,不含或只有少量有機溶劑(因為形成微滴),無著火危險,無難聞味道。水基乳劑外觀為不透明乳液狀,油珠粒徑0.7~20μm,最好是1.5~3.5μm

乳劑:有機溶媒+乳化劑+主成分

水基乳劑:水+乳化劑+主成分

水懸:有效成分懸浮於水中的液態製劑,以水稀釋後使用,有效成分基本都控制在50%以下,以40%居多。

油懸:有效成分穩定懸浮之液狀製劑,以有機溶劑稀釋後使用。

懸乳劑:有效成分形成液體微滴或固體微粒,分散在連續相為水的非均質液態致劑;這是一個三相混合物,有機相分散於水相,以及完成分散在水相的固相。

濃懸乳劑是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分散於水產生混合物,其中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處於懸浮狀態,另一種或多種則是乳液狀態。

懸浮乳液=+主成分+乳化劑+分散劑。

膠囊懸著劑:有效成分埋於膠囊微粒,形成穩定懸浮液的液態製劑。通常用水稀釋,

(上述六種一起記。)

 

噴霧劑:以壓縮氣體或液態氣體為推進劑,由開啟閥門壓射出細粉或霧粒的罐裝製劑。粒徑範圍1~100μm

 

環藥的規格與意義

水溼性:保證可分散、可溶性、可乳化的粉劑或顆粒劑,在用水稀釋時,可以迅速潤溼。

溼篩測定:確保環境用藥在噴灑過程中,藥劑中固態顆粒不致於阻塞噴頭。

乾篩測定:目的限制未知大小的顆粒物量。即在了解粉狀與粒狀製劑的粒徑分布。

上述三個很容易搞混,乾篩=乾燥下的篩分,所以主要目的是測定粒徑,當然也可確保不會堵住噴頭的情況。溼篩=溼下的篩分,所以就是確保噴灑過程中,當中的固體顆粒不會阻塞噴頭。水溼性,確保加水時的潤溼狀態。

 

懸浮率:分散在水中的藥粒可以保持均勻懸浮一定時間的能力。粒子越細越窄,懸浮性越好。可以確保噴藥過程中,有效成分均勻分布於調配藥液中。

分散性:目的確保藥劑在用水稀釋時容易並迅速地分散,跟懸浮率很像,實際上是一個縮短檢驗懸浮率的方法。

上述兩個一個比較長時間,一個比較短時間。分散筆畫少,所以短時間。

分散安定性:某些劑型在水中介質保持分散成細微個體粒子的能力。

 

水分:規定水分是保證產品儲存的穩定性。

不溶物:限定那些不能溶解在特定溶劑中的物質,易造成濾網或噴嘴堵塞。

所以回顧溼篩、乾篩、不溶物都有類似功能:避免噴嘴堵住。

 

起泡性:加水稀釋成懸浮狀時產生氣泡能力,過量氣泡會導致撒布不均或漂散情況,泡沫越多,持久性泡沫越大,則噴霧性效果越差。

 

溶解程度、溶液穩定性:確保水溶性製劑稀釋時易溶解,形成穩定的溶液,沒有沉澱物等;可溶液劑配製成稀溶液後形成穩定的溶液。

自由基主成分:限制膠囊製劑中製劑中未被裹入膠囊中的有效成分比例,以降低對使用者皮膚的損害。

 

流動性:確保直接使用的粉劑、顆粒劑的自由流動、水分散粒劑、水溶性粒劑在經水分散溶解後也能夠自由流動。流動性好,加工過程容易。原體含量多,則乾物質越多,黏度越大,流動性越差。檢體樣品固定壓力下54+-214天下的熱處理。

 

 

微膠囊劑:以高分子材料為囊壁或囊膜,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,把囊心中的有效成分包裹起來,以一定濃度穩定分散懸浮水中。主成分被包住後,再慢慢釋放出來殺蟲。

目前三種製備方法:物理性、相分離性、介面聚合法。

物理性:離心擠壓、噴霧乾燥、流化噴霧塗層。

相分離法:單凝聚和複凝聚法。

目前主流:介面聚合、就地聚合法。

 

粒徑

藥粒越小、空中飄浮時間越長、分布就越均勻、觸殺蟲機會也越多。

 

粒徑的測定方法:

篩分法:最小可測到50μm,應用於泥沙、小麥、麵粉等。

沉降法:依照粒子重量及液體沉降速度來測定顆粒大小,粒子須為球形、均勻且不溶於媒介

中,應用於水泥細緻度。

顯微鏡法:最小到0.1μm,不過耗時、人力。

X光繞射儀:以雷射撞擊粉體表面,量測反射光的角度。

粒徑分析儀:利用閃光燈中特殊雷射以背光脈衝投影方式拍攝粒子。最小可測到5μm

(粗體字要看,最小測到多小也要看,必考)

DV10DV50DV90DV跟數字,就是代表有多少比例的粒子小於此值,例如DV10=24μm,就是10%粒子小於24μm

DV10:評估其漂移潛力。

DV50:既然是50%,就是體積量值。

DV90:就是90%的粒徑小於此值。

D32DV32:粒子總體積除以總表面積,表示粒子表面細緻度。

D10:算數平均數。

(把前三個105090理解起來,32記起來,另一個就是算術平均數了。)

噴霧機每年至少做一次粒徑分析。

 

噴藥器材:

  • 手壓式噴霧機:利用大氣壓力把藥劑經由虹吸管至噴頭噴出。大小:100~400μm
  • 動力式噴霧機:以燃油引擎帶動鼓風機,吹送高速氣流,至噴頭噴出,噴出藥粒大小:50~100μm
  • 煙霧機:把空氣加熱至200度,經由脈衝共振管送出,藥液被高熱氣流汽化,噴出後遇冷空氣凝結成白煙霧狀,大小:0.2~10μm。缺點是因用煤油或助煙劑來稀釋藥劑,容易沾污物體表面、易引起火災。
  • 超低容量機:馬達形成高速氣流,藥劑滴入渦流中,被其中的離心力破碎成10~50μm的顆粒。每週至每月間測機器流量一次,每年做粒經分析1次。

(噴出粒徑的大小、超低容量機的校正,必考)

 

噴灑技術:

空間噴灑:噴藥劑於空間中使能飄浮並均勻分布,優點操作簡便,省時省力,能快速達到全面防治效果;缺點效果短暫,油漬易汙染傢俱。

殘效噴灑:把長效型藥劑噴或塗在牆壁、天花板或害蟲棲息處,優點為一次施作,長期有效,缺點藥劑緩慢釋出,易因幼兒、寵物舔食而造成危害。

戶外的空間噴灑:一般在清晨及傍晚,風速小於每小時6公里,氣溫高於18度,車速要小於18公里。

戶外的殘效噴灑:人員在上風處,逆風背向而行。自隱蔽處向開闊空間進行。

室內空間噴灑:立於門房外,藥管距離地面半人高,噴頭上仰15~30度,使藥劑飄浮至2~3公尺處,每間噴藥時間1~3分鐘,噴藥完畢,關閉門窗3.5小時以上。

室內殘效噴灑:先針對住戶陰暗、潮濕處等可能害蟲棲息處先噴,在由上而下,由內而外噴灑。

arrow
arrow

    certi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